close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尹力)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潘濤1日表示,該院正在測算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能否在2030年達到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如能有效落實相關措施,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有望在2030年達標。
    潘濤是在當日舉辦的“2014年城市與環境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研討會上,多位專家分別就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大氣污染治理對策和技術等主題作學術報告。
    據潘濤在會上介紹,1998至2012年,北京的GDP增加6.5倍,人口總量增長66%,機動車保有量增加2.8倍,能源消耗增加90%,開復工面積增加2.1倍。在污染減排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北京連續採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呈持續下降態勢。
    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的PM2.5年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相比國家標準高了1.56倍。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這一數字要在2017年降至60微克/立方米。潘濤透露,該院正在測算,如能有效落實相關措施,北京的PM2.5年均值有望在2030年達標。
    潘濤說,當前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量仍遠超環境容量,目前就2017年達到60微克/立方米這一目標,“我個人認為難度非常大”。他提到,北京的城市規划過度擴張且不夠合理,開發強度居高不下,人口急劇膨脹,這些都是制約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目前,北京的減排潛力在縮小,難度在加大。如果不能調整規劃,疏解人口,減排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就京津冀協同治污的問題,他認為,天津、河北兩地的能源結構不合理,煤炭消費總量大,重污染產業比重高,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周邊污染物的傳輸都將影響北京。京津冀區域因其發展階段不同,污染治理水平差異顯著,協同治理污染的難度較大。
    潘濤表示,北京的空氣污染為複合型,河北則是傳統的煤煙型污染,相較於河北,北京的治污能力更強。因此,北京幫助河北治理污染相比治理自身污染的成本低。他建議,北京可向河北投資助其治理污染,這樣的協同方式對改善區域污染更有效。
    北京環境科學院生態與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劉春蘭在研討會期間表示,將為北京劃定生態紅線提供重要理論支撐的課題——《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評估以及對大氣、水環境的影響研究》已通過專家驗收。該研究歷時兩年,通過分析2000年至2011年北京的生態環境數據,全面系統地反映並評估十年來北京三大水庫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區域生態環境狀況,並針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目前該項目研究的初稿已經完成,將於年底對社會公佈。(完)
(編輯:SN0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f82vfuxm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